热烈祝贺我校“2011春季学生顶岗实习供需见面会暨校企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

热烈欢迎市县教育局领导莅临我校进行“清新县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

·制冷与空调
·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
·幼儿教育
·物流管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汽修运用与维修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
·会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文秘
·电子商务
最近专家提出:面对新课程改革,应加强教师的心理素养。
1.的确如此,非常必要
2.应该适当进行加强吧
3.可有可无,并不重要
4.现在根本不用加强
5.无所谓,有点说不清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报告
 
时间:2009-12-3 10:19:11 来源:admin

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需要,也是每一所中职学校责无旁贷而又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2、培养中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的必然要求。目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很突出。因此,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生产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优化中职教育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3、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模具业发展的瓶颈。本课题以模具专业为研究背景,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强化对适用模式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界定: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指文化水平较低,大致相当初中水平的学员就读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培训模式”主要指“品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将该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文化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及一体化实训模块,三种课程模块构成“品”字型 。
   “实践研究”是指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标
基于模具专业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1)以培养中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
(2)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线,尝试以学练结合为手段,突出中等职业性的新教学模式。
(3)探索一条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4)参考企业、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根据用人市场对中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严谨的中级应用型人才评估体系。
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中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职教体系的具体方案。
具体有以下几个目标:
    1、专业培养方向及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2、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设置)
3、教材体系建设:理论教材与实训指导书的校本教材开发
4、理论课程“够用为度,实用为准”原则的体现
5﹑三年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6、实训项目实训大纲
7﹑ 教学计划运行方案问题分析、调整报告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本校选择对象,利用效度、信度都较高的问卷及量表作调查,了解模具专业存在的问题。
2、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班与控制班,在实验班实施新型课程及模式。控制班按既有教学进行。用量表以及调查学生、老师的参与意见,探讨相关新型课程及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3、行为研究法: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为相结合起来,通过实施、验证、修正、再实施,在动态的环境下对研究过程进行监控,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将信息作为系统调整的依据。
4﹑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试验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
五实施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约为二年。
1﹑2008﹑9--2008﹑11   专业培训状况调研
2﹑2008﹑11—2008﹑12  考察、对比几所较具代表性的职校模具办学情况;将相关经验及时应用于实践
3﹑2009﹑3-2009﹑5  问卷调查;定试点班级,修订教学计划,根据问题的关联度,找出问题的若干关键因素及其参数关系。
4﹑2009﹑5-2009﹑9初步形成模具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设置)教材体系建设:理论教材与实训指导书的校本教材开发。三年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实训项目实训大纲]
5﹑2009﹑3—2010﹑7 定试点班级,按构建的专业建设模式进行系统有序的试验。
6﹑2010﹑12  总结成果,形成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等。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国内模具专业培训状况(论文)
2﹑我校模具专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3﹑校本教材开发平台建设(报告)
4﹑教材体系研究与设计(报告)
5﹑实训项目研究与实施(报告)
6﹑模具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报告)
7﹑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研究报告)
8﹑教学计划运行方案问题分析、调整报告(研究报告)
9﹑论文集初稿(论文集)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林向东(数铣高级技师、实训中心副主任):项目负责人
何锡锑(教务科副科长):                调研
陈英红(实训教研组长):      实践﹑调研(分项报告执笔)
项飞燕(机械讲师):                    调研
黄彬然(模具技师):                    实践
张小妹(数车技师):                实践﹑文书整理收集
杨仙荣(机械讲师):                     分项报告
本课题的保障机制
1﹑本课题组是一个有工作热情、有工作能力、有工作经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
2﹑本课题经费32000元。
3﹑提供足够的实训场地与设备。
4﹑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支持。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调控对策
1﹑人员变动问题的解决方法;经学校同意,可实现人员调配。
2﹑经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保证预算;经学校同意,可倾斜支持。
3﹑其他事宜,积极应对,请示领导。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简介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
·汽修运用与维修
·幼儿教育
·2009-2010学年度
·电子商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会计
  首页 | 学校概况 | 专业设置 | 校务公开 | 招生考试 | 教学研究 | 德育在线 | 师生天地 | 图文展示| 网上报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9 http://www.qy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设计维护:教研室
校址: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511800  电话:0763-5825250 5817615  传真:0763-5825250